作者: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 汪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8/5/3 15:16:16 字体:【大】【中】【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出现了203次的高频词,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定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这为档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档案部门要乘势而为,牢固树立人民思维,承担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记录好、服务好中国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档案为了人民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民惟邦本,党和政府的工作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它的政治性和服务性要求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始终,要把人民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民之所需,档案工作之所向。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档案的价值彰显在为民所需、为民所用上。要以档案为据解决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以档案为凭证实人民在过去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以档案为证让人民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宏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档案而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档案依靠人民
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展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发展最基础、最根本的推动力量来自广大劳动者。从档案的产生来看,档案源于社会,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呈现的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全过程,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而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因此档案的产生依赖于人民。从丰富档案资源的角度来看,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团体、社区、家庭、个人建档中,我们才能获得更多体现人类生活、文化艺术、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档案,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多元化,维护社会记忆的多样性,给后人呈现出更真实饱满的昨天。从档案的利用来看,档案的利用主体是人民群众,档案部门提供档案服务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的过程。从档案意义的评定来看,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档案只有能够帮助当下和未来的人认识、回忆、重构“过去”,让人民群众在档案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受到教育启发、引发情感共鸣,才能充分体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档案事业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进一步重视,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更大支持,才能赢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因此人民群众才是档案工作的最终检验者和评判者。
档案服务人民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档案事业发展坚持人民思维,其发展成果必需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新时代档案工作要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与馆藏资源不够丰富、服务手段不够创新、信息共享不够充分之间的矛盾中实现科学、共享、可持续发展,也真正实现档案惠民。加大对民生档案、地方民俗、文化艺术、特色产业和名人等特色档案的的保管征集接收力度,就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资源体系,让档案服务于人民群众落实政策待遇,界定山林土地权属,解决房产纠纷,证实个人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婚姻状况、独生子女情况等方面问题,服务于人民群众传承家风,了解地方文化,感受艺术。进一步创新档案查阅利用服务,通过信息化让更多的档案资源与社会共享,主动推送开放档案信息,建立健全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就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利用现有阵地和馆藏资源,挖掘档案中的历史故事,通过网络、报刊图书、档案展览等传播平台,向广大群众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人民故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建立健全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就是要维护人民政权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档案工作亦如此。只有心中有民、牢固树立人民意识,才能够真正让档案工作造福于民。(作者系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 汪)